西水股份與天安財險牽手十年,終到分手之時。
9月8日晚間,西水股份(600291.SH)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對子公司天安財險的投資,由原先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按照金融工具核算。
變更后,公司不再將天安財險納入西水股份的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預計歸屬于母公司的凈資產將增加約18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虧損將減少約184億元。
換句話說,西水股份瞬間滿血復活,在短短幾個月內經歷了業(yè)績“過山車”。天安財險先被并表再被出表,曲折離奇的操作表象是股價大漲大跌。
7月份西水股份連續(xù)漲停,11個交易日上漲73.7%。8月份天安財險因踩雷新時代信托,8月27日發(fā)布半年報披露,扣非凈利潤巨虧271.08億元,次日開始股價又連續(xù)數個跌停板,和最高點相比跌去了63%,被譽為妖股。
8月27日,西水股份收到上交所下發(fā)監(jiān)管工作函,要求結合相關會計準則,及公司所持新時代信托產品的具體構成、底層資產、擔保物情況等,說明公司資產減值測算的具體過程。
西水股份巨虧的核心原因是為天安財險計提577.45億元減值。今年上半年天安財險凈虧損達到646.7億元,凈資產為-359.85億元,已經處于嚴重資不抵債狀態(tài)。
在接受采訪的眾多市場人士看來,這次天安財險巨虧事件背后與華夏保險、新時代信托等機構有關,疑似存在自融問題,且報表顯示,天安財險長期處于流動性困境,投資業(yè)務長年虧損,保險業(yè)務努力經營卻已無力回天。
起家高收益理財險埋風險
天安財險與西水股份糾葛已近十年。
2010年,西水股份開始入股天安財險,通過參與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2015年11月,西水股份實現持有天安財險50.87%的股權,成為天安財險的控股股東,從此,天安財險被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合并報表。
“如果一家企業(yè)已經與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就不需要單獨上市了。因為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融資,如果股東在能融資的情況下可以對子公司增資,保險公司也并不一定有上市的需求。”9月13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一位審計師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并表西水股份后,天安財險借助投資型財險快速做大業(yè)務規(guī)模。2016年,得益于理財險的意外熱賣,天安財險實現總資產由125億元到1600億元的跨越,躋身保險行業(yè)千億俱樂部。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中國保險業(yè)迎來了大整改,“134號文”監(jiān)管政策的出臺以及“保險姓保”等市場方向的引導,天安財險被迫停止出售理財險產品,導致其凈利潤當年同比驟降90%。
一位天安財險的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理財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一是來錢快,二是業(yè)績報表可以做得很好看。監(jiān)管規(guī)范理財險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這類險種的規(guī)模太大需要監(jiān)管;另一方面是因為健康險和壽險亟須發(fā)展,保險公司不得不轉型。”
此后,為了解決理財險的兌付問題,天安財險從此展開了一連串的資產處置、現金回籠的動作。
公開信息顯示,天安財險2019年分別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減持興業(yè)銀行(16.120, 0.00, 0.00%)34850萬股,將其持有的興業(yè)銀行4.98億股股權對應的收益權轉讓給華夏人壽。
不僅如此,天安財險還通過信托產品的提前到期、不動產投資項目處置、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等方式籌集兌付資金。
2020年,天安財險在一季報中指出:“公司一年以上綜合流動比率為74.71%,說明公司長期資產負債匹配不夠充分,2021年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
一家中型保險公司業(yè)務人士對記者表示,天安財險為補流動性“窟窿”,賣掉了許多優(yōu)質資產,而這一舉動卻也引發(fā)了投資收益的縮水及整體盈利狀況的堪憂,更為持續(xù)填補流動性蒙上了一層陰影。
蹊蹺的投資決策
8月27日晚,天安財險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的業(yè)績情況。上半年天安財險虧損達到646.7億元,凈資產為-359.85億元,投資業(yè)績發(fā)生重大變化,投資收益率為-116.13%,債權投資減值損失577.45億元。
財報披露,天安財險認購新時代信托作為受托人發(fā)行的信托計劃共計28筆,合計投資本金284.44億元,應計利息11.76億元;應從華夏人壽及天安人壽回購的27筆信托產品,本金為302億元,應計利息為46.14億元。
“天安財險投資端的虧損是很離奇的,因為合規(guī)決策程序沒有發(fā)揮作用。一般情況下,認購一款信托產品產生問題后,再購買肯定會慎重考慮,但是天安財險一直虧一直買,甚至沒有做到分散投資,這里面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9月12日,廣東某保險行業(yè)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投資業(yè)務崩盤是天安財險虧損的原因之一。
根據天安財險披露的投資收益情況,2019年,天安財險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收益為21.75億元,去年同期為40.18億元,同比減少19億元;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為-38.9億元,出現巨額虧損。
9月12日,天安財險一匿名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天安財險的保險產品是合法合規(guī)的,就如同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為客戶兌付一樣,并且天安財險在經營方面的利潤也有所增長,但是投資收益虧損自己也無可奈何。”
天安財險成提款機 ?
上述審計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從7月份天安財險被銀保監(jiān)會接管后,母公司西水股份不再擁有對其的控制權,而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應以控制為基礎,因此這次出表是符合會計準則規(guī)定的。
7月17日下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消息稱,依法接管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四家保險機構和新時代信托、新華信托兩家信托機構,接管期限為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被接管的6家經融機構資產規(guī)模超過1.2萬億元。天安財險在新時代信托、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有高達586.44億元的信托產品投資。
有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新時代信托發(fā)行的產品均是金融機構股權質押產品,質押的多為哈爾濱銀行、新時代證券等金融機構的股權,這和其他信托公司熱衷發(fā)房地產信托和政信信托完全不同。
9月12日,上述保險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相關機構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天安財險只是一個背黑鍋的角色,因為他背靠上市公司,換做是另一家相關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會有同樣的結局。
“關聯方通過保險子公司對外融資,將資金認購自家的信托公司的產品,這幾次踩雷的信托產品,市場上很少有相關的信息,對于投資標的和抵押物也很模糊。資金有可能被用至其他相關聯的公司,形成閉環(huán)。”上述分析師表示。
天安財險是否已被關聯機構操控成為資本工具,投資端是否為它們“賣命”,目前還沒有定論,但由于天安財險投資端的失敗,間接損害西水股份和投資者的利益,甚至面臨退市的風險。
西水股份此次將子公司天安財險出表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止損行為。天安財險是西水股份的一項重要主營業(yè)務,營收占比91.59%,剝離天安財險意味著西水股份的營收將失去9成。
“除了股利分配之外,天安財險的經營一律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任何變動都無法影響西水股份的當期損益,就算將天安財險賣掉,也只能將其計入留存收益。從此西水股份將不會被天安財險所拖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某審計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