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輸出成增收主要渠道,梨樹坪村民紛紛背起行囊——
進城打工回鄉(xiāng)蓋樓
寧蒗彝族自治縣紫瑪街道硝水坪村委會梨樹坪村民小組村民沈建武又要出門打工去了。
近些年來,他在大城市打工掙了一些錢,回村里蓋起了一棟小洋樓,還供著兩個孩子在外地讀職校。
他家的小洋樓共兩層,建筑面積200多平米,外墻貼了仿古瓷磚,窗戶裝了鋼化玻璃。其主體結構采用了羅馬柱,歐式風格和本地特色有機融合。
在村民們看來,帶羅馬柱的房子洋氣、時髦,“高端大氣上檔次”,“住著有面子”。當地新建的小洋樓大多采用了這一“流行元素”。
“家里收入主要靠的就是打工?!鄙蚪ㄎ涓嬖V記者,去年,他在江浙一帶進廠打工,工資是每小時16元,算上加班費等,一年下來能有個八九萬元。“沒時間出去,花銷也不多,基本上都攢得下來。”
坐在院子里,他掰著手指跟記者算起了收支賬:蓋房子加裝修大概花了30萬元,其中有10萬元貸款,另有兩三萬元“私人債”。“再打兩年工差不多就可以還清了?!?/p>
“你這房子,要是在麗江城里,怕是要值個兩三百萬呢?!庇浾邔λf?!澳挠?,哪有。”他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臉上的興奮卻掩藏不住,“這幾年村里蓋洋樓的可多了去了”。
沈建武的說法可不是謙虛。在村里,記者看到了一棟又一棟的小洋樓。沈長雨家的房子還未裝修,他說,正指望著在深圳打工的兒子掙錢回來呢。沈克衣家門前,壘著一大堆紅磚。七八個村民正幫著他家蓋樓,磚墻已砌筑到了第二層。村民們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到家里坐坐,吃杯水嘛……”
“勞務輸出已成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駐村工作隊員王璠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小洋樓蓋得越來越多,老鄉(xiāng)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據王璠介紹,梨樹坪村民小組共有120戶490多人;其中,到縣外務工的有80余人,每3戶中就有兩人打工。這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大多選擇去往大城市,主要從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
采寫:麗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鵬 潘楊勁松?
校對:楊宇
二審:王鵬
本文歡迎微信公眾號轉載
如轉載,請在文章前注明麗江日報及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