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wǎng)站導航
觀察家網(wǎng) > 財經(jīng) >

走近大家的家老年康樂服務——探索無憂長者幸福生活方式

壹點網(wǎng) | 2022-10-19 15:19:20

十年前,養(yǎng)老院在大多數(shù)人們心中還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一輩子不離開老宅,兒孫繞膝、共享天倫,由子女侍老送終,這似乎是最理想的晚年生活。然而,社會在不斷發(fā)展,觀念在不斷更新,傳統(tǒng)和新潮思想的碰撞,子女同父母之間的代溝,中青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雙重重擔,競爭激烈的生存壓力,讓人們逐漸意識到,所謂的承歡膝下更多時候不過是寥寥慰籍,老年生活如果只依靠子女,更多時候只會是獨自留守。那么新時代下理想的晚年生活應該是怎樣的?今天我們走進大家保險集團旗下專業(yè)養(yǎng)老品牌——大家的家城心醫(yī)養(yǎng)社區(qū),來看看這里的老年生活有什么不同。

江淑一是大家的家康樂服務團隊的負責人,也是多年從事老年心理咨詢服務的專家。

問1:如何理解大家的家康樂服務團隊?

康樂——康在身體健康,樂在精神快樂

大家的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涵蓋醫(yī)療、護理、康復、康樂、膳食、安居六大板塊,其中康樂板塊重點關注的就是老年生活幸福指數(shù),康在身體健康,樂在精神快樂。

關于老年健康,現(xiàn)在人們關注較多的往往還是疾病,虛弱和失能。但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正在不斷修正健康的概念,從成功老齡化到健康老齡化,再到積極老齡化理念的提出,世界對人們的壽命和健康狀況的認識正在發(fā)生巨大變遷,健康不僅在于疾病或虛弱的消除,更代表著一種身體、精神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適應的完滿狀態(tài)。

所以康樂團隊關注的其實是長者全方面的健康指數(shù)。為此我們打造了五維康樂服務體系,從身體、認知、情緒、社交、精神五個維度去幫助長者獲得幸福感,五個維度就是“全人”維度,從身到心到社到靈缺一不可,彼此依存,彼此共生。

我們知道,人是社會型的動物,年輕人因為朝氣蓬勃,交友、工作的需要讓他們自然地同社會之間產(chǎn)生了強連接關系,可是長者不同,體力和精力的不足讓他們逐漸從社會角色、甚至家庭角色中退出,所以,他們其實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持,來獲得同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讓長者重新感到價值感,同社會創(chuàng)造聯(lián)結,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大家的家康樂服務團隊

問2:康樂服務是如何幫助長者重獲價值感的?

了解長者的心理需求針對性設計活動,心動是行動的持續(xù)動力

對于出生在三、四十年代的這些長者,對黨和國家有深厚的感情,特別喜歡為國家做貢獻,喜歡為一件事情賦予價值和意義。于是我們就針對長者的這種心理需求,同貴州市從江縣上歹村、獨洞存的駐村書記聯(lián)系,制定了“大手牽小手,慈善健步走”的公益活動,長者只需要通過走路運動,就可以賺取積分并兌換成書籍,捐獻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顒幼蚤_始以來,每周兩次,長者們都會非常積極地參與,他們覺得能為孩子做一點事情,振興鄉(xiāng)村,復興下一代,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有的長輩甚至推著輪椅也要參加,哪怕只能走上一圈,這種強烈的參與欲望讓長者有了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感,而通過運動健步走的方式,還能鍛煉長者的心肺功能、腿部的肌肉力量,促進長者的身體健康。

這里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關于體能的維持。老年人同年輕人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對體能的維持程度上,人的體能程度由八項重要的體適能參數(shù)決定:肌肉力量、迸發(fā)力、肌肉耐力、心肺耐力、速度、平衡性、靈活性、柔韌性。我們平時常說能站著不坐著,能坐著不躺著,就是對身體體能程度的維持,體能程度越低,能做的活動就越少,所以生命的盡頭人只能躺著。但如果能夠很好的維持體能的指標,那么年齡就只是數(shù)字,即使到了八九十歲,仍然可以健步如飛,身強體健。大部分國人,是沒有老年的功能性體適能維持概念的。第一是沒有概念,覺得老了體能弱是理所應當。第二是沒有系統(tǒng)的設計,關于體能的關鍵參數(shù),需要多管齊下。第三是沒有過程中的動力支持,因為運動是要出力的,是一個抵抗疲憊的過程,會讓人覺得累,所以很難堅持下去。針對這些方面,我們會針對性地分別去做設計,就比如健步走的活動,讓長者在得到精神層面滿足的同時也能快樂地運動起來,達到身心靈的健康。

長者們參加慈善健步走活動

問3:您認為的老年幸福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命狀態(tài)是最直觀的幸福指數(shù)

看一個人幸不幸福,就看他的生命狀態(tài)是怎樣的。最舒服的生命狀態(tài)是什么?心理學有一個詞“flow”,用來形容人最幸福的時候的狀態(tài),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將它翻譯成“福流”。簡單說就是整個人是流通的,沒有過多的擔憂和心結,沒有過多的恐懼和焦慮。長者是不是敢于表達自己,活動上是否積極,是否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是否能夠暢所欲言,這些狀態(tài)都直接反應了長者的心理活動,通常自在的生命狀態(tài)就可以稱為最理想的生命狀態(tài)。

有些長者雖然生病甚至是到了癌癥晚期,但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是好的,而有些長者,雖然身體沒病沒痛,但終日郁郁寡歡,沉默寡言,對我們而言,幫助他們打開內(nèi)心,發(fā)展新的圈子,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找到新的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

為此,我們開設了多種多樣的心理療愈方面的課程,比如音樂、繪畫、戲劇治療等,通過專業(yè)的輔導讓長者獲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問4:什么是音樂、繪畫、戲劇治療?

語言的盡頭是藝術,表達性藝術治療是大家的家康樂服務的主要特色。音樂、繪畫、戲劇治療都屬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一種。大家的家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專門配備全職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隊的社區(qū)。

簡單說,表達性藝術治理就是以藝術作為載體的心理治療方式。當言語不能夠和不足以表達自身的時候,表達性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以一種言語無法做到的方式,幫助人們探索自己的潛意識,洞察到難以表達的內(nèi)心,從而達到打開自己,釋放自己的目的。

比如疫情期間,小區(qū)的長者情緒比較焦慮、想家人、壓力大,此時我們就可以以情緒為目標,設置音樂治療的活動方式,在音樂中同長者產(chǎn)生情緒的共鳴,達到共情,那一刻長者們會覺得不再孤獨或焦慮,因為身邊有人懂我。語言的盡頭是藝術,在去體驗和創(chuàng)造感受的時候,很多東西是語言表達不了的,但是在藝術的表達中,我看到了你,我觸達了你,你感受到了我,我們之間建立了情緒共通。那一刻長者的心是安放的,放松的,舒展的。通過這些藝術的形式,我們可以快速捕捉到長者的內(nèi)心,并立刻開始互動,長者們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治療,可能覺得只是在玩,或者是一個藝術活動,通常這些活動都會有一個有趣的名字,比如音樂類治療的活動會叫做音樂游園會,長者在沉浸于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便不知不覺借助藝術表達治療的方式,讓他們獲得了更舒適的體驗。

長者們參加康樂活動

原首厚大家,現(xiàn)已更名為大家的家。

江淑一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常務委員(2021-2026);

北京社會心理工作聯(lián)合會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工作部副主任委員(2021-2025);

大家健投大家的家康樂服務工作組負責人;

主編全國高等職業(yè)院校養(yǎng)老服務專業(yè)類教材《應用心理學》;

參編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材《養(yǎng)老護理員》、老年服務專業(yè)教材《高齡長者健康改善活動設計與實施》《失智老人照護員(高級)》;

翻譯美國暢銷書《who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old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wǎng),商業(yè)門戶網(wǎng)站,新聞,專題,財經(jīng),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yè),消費,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nèi),健康,產(chǎn)業(yè)資訊,房產(chǎn),體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