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國內 >

全球微資訊!百億基金經理竟管理200萬基金,包袱還是契機?

證券時報 | 2022-07-11 08:41:11

近日,百億規(guī)模明星基金經理掌管“迷你基金”的話題引起市場各方關注。

市場關注的焦點是,該迷你基金的最新規(guī)模僅有200萬元,而明星基金經理管理規(guī)模早在2020年就已突破百億元。


(資料圖片)

有分析人士認為,換帥往往是基金公司想要實現保殼或重振迷你基金的一種主流方式。

實際上,迷你基金大量存在的現象早在10年前就已有之,而迷你基金退市、迷你基金保殼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那么,市場上為何依然有那么多迷你基金?

迷你基金現象早已有之

市場一般將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稱為“迷你基金”。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若連續(xù)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者連續(xù)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基金公司可以發(fā)起清盤。因規(guī)模不足而引起的基金清盤,是基金清盤比較常見的原因。

目前,公募基金數量已超過一萬只,馬太效應使得迷你基金絕對數量逐漸增多。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基金規(guī)模不足5000萬元的有1010只,占基金總數量的10%,基金規(guī)模不足1000萬元的有198只,一家管理規(guī)模近千億的公募基金有四分之一的產品均是規(guī)模處于5000萬以下的迷你基金。

實際上,迷你基金的現象一直都存在。2014年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數量首次超過百只,2018年市場低迷,迷你基金大幅增加,數量占全市場所有基金總數的比例一度高達15%。2019年市場好轉后,迷你基金數量大幅縮減,不過,新基金發(fā)行數量從2019年開始劇增,公募基金行業(yè)迎來高速發(fā)展,而與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以及規(guī)模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相伴的是,迷你基金數量卻在不斷增加。

具體來看,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FOF基金和QDII的迷你基金數量分別有415只、308只、179只、66只和30只,其中股票型基金中的指數型迷你基金數量高達249只。

多重原因導致迷你基金數量居高不下

迷你基金數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有基金公司產品相關人士透露,基金業(yè)績不佳是導致“迷你基金”出現的主要原因,而產品同質化嚴重,加劇了一些產品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程度,盲目發(fā)行新基金、定位不明確的基金產品也很容易淪為迷你基金。

從發(fā)行端來看,基金公司希望完善產品線,比如布局債券、權益、指數、FOF等各類型基金,通過為持有人提供更多選擇,來壯大管理規(guī)模。

有些基金公司則選擇在A股賺錢效應火爆下,多發(fā)產品,希望借著基金發(fā)行市場火爆的東風,提升規(guī)模。

這些基金即便發(fā)行成功,但特色不突出,業(yè)績沒跑出來,就很難通過后續(xù)的持續(xù)營銷,獲得資金支持,再趕上市場行情不好,很容易就面臨清盤的境地。近期,市場出現剛成立不到1個月的次新基金,發(fā)布可能觸發(fā)基金合同終止的公告提示,淪為“迷你基”。次新基金發(fā)出規(guī)模預警的同時,多只成立不足一年的基金直接進入清算程序,Wind數據顯示,21只去年成立的新基金于今年清盤,去年恰恰是新基金發(fā)行的巔峰時刻。

國內公募基金總數量雖然不少,但是產品結構還在不斷優(yōu)化,一些創(chuàng)新型產品層出不窮。國內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希望通過布局這些創(chuàng)新型產品,實現彎道超車,但結果卻并不理想。如國內養(yǎng)老目標基金誕生才三年多的時間,一家公募基金就宣布旗下唯一的一只養(yǎng)老目標基金清盤,這也是國內首只清盤的養(yǎng)老目標基金產品。

不清盤,死扛后竟收獲冠軍

在海外成熟市場,基金清盤是常見現象,而國內資本市場發(fā)展時間短,無論是持有人還是基金管理人,早期對于基金清盤都抱有很大的排斥心理。

持有人對基金清盤存在認知偏差,會有一種清盤即清零的恐懼情緒,認為清盤就代表著資產大幅虧損?;鹎灞P的主要原因是規(guī)模太小,實際上,市場上有不少清盤基金的累計凈值都是盈利的?;鹎灞P,相當于強制贖回,把基金凈資產轉換為現金歸還給持有人,并沒有全盤損失。

基金清盤,一方面是對公司聲譽影響不好,另一方面是對市場好轉還抱有希望,一位基金高管向記者表示。

市場普遍認為,迷你基金資產凈值很小,并不能為基金公司貢獻太多利潤,因為基金結算、日常運營等一系列的維護反而會成為經營的包袱。

早期,基金公司卻不以為然,寧愿承擔這些成本,也不清盤。即便迷你基金觸及清盤標準,不少基金公司也選擇“死扛”,堅持不清盤。

2018年市場極其低迷,迷你基金數量一度接近800只,占全市場基金數量總數的15%,其中不少基金產品已經符合清盤的條件,不過基金清盤的決定權完全在于基金公司,即便是寫入基金合同的強制性清盤標準,只要持有人同意,也是可以修改放寬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規(guī)模處于5000萬以下的迷你基金,有137只在一年后規(guī)模增長至2億元以上。

基金公司不清盤,死扛也有意外收獲。如2018、2019年的迷你基金中,有2只產品在近年分別獲得了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的年度冠軍,最新規(guī)模劇增至百億元以上。

不過,大多數迷你基金卻沒有那么幸運,在基金公司多次自救后,仍不得不以清盤出局。有些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大量存在,未見起死回生,反而成為公司的包袱。

基金公司戰(zhàn)略性放棄迷你基金

有基金高管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些基金產品是公司“獨苗”,如果不保殼的話,產品線恐怕就斷檔了,會通過幫忙資金保下這類產品。對于一些長期仍有潛力爆發(fā)、短期遇到困難的產品,基金公司也愿意去嘗試保留這類產品。

上述高管同時向記者表示,另一只迷你基金產品沒有什么特點,也沒有合適的基金經理,就會直接選擇清盤。

也有基金公司營銷人員向記者表示,不同的基金主要的銷售渠道不同,保留迷你基金也有不想放棄銷售渠道資金的想法。

市場發(fā)行低迷期,一些基金公司也會將迷你基金分配給有潛質的新基金經理進行管理。文中提到的2只拿到年度冠軍的基金產品均是其現任基金經理的首只產品。

隨著市場新基金發(fā)行節(jié)奏的加快,市場上存量基金數量大幅增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基金持有人對基金清盤也有了理性的認識。而市場上銷售渠道以及保有產品數量的增加,使得渠道對迷你基金產品規(guī)模的提升意義已經不大。

基金公司對于迷你基金的清盤也淡然很多,對于不符合公司發(fā)展方向的迷你基金、試水后運作不成功的迷你基金,很堅決的選擇清盤。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選擇扎根于自己特色、有能力構建競爭優(yōu)勢的產品,而不再追求“全”和“新”。

迷你基金清盤漸成常態(tài)化

今年迷你基金數量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只,加上迷你基金清盤消息不斷傳來,市場對迷你基金熱議不斷。

早在2012年,市場就熱議通過監(jiān)管推動迷你基金退出機制的問題,之后也多次傳出監(jiān)管層嚴格規(guī)范迷你基金數量的政策,不過一直未形成明確的公開正式文件。

直到2014年一季度末,迷你基金總數量首次超過百只,迷你基金站上風口浪尖。之后,匯添富理財28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主動終止基金合同的消息,正式拉開國內首只迷你基金主動退市的序幕。

優(yōu)勝劣汰才能保證行業(yè)健康發(fā)展,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清算開始日為統(tǒng)計口徑,2017年至2021年,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108只、431只、137只、171只、266只,大多數均為迷你基金。

截至7月9日,今年基金清盤數量接近100只,總的來說,自2014年以來基金清盤總數量超過1200只。

目前,迷你基金清盤逐漸常態(tài)化。證監(jiān)會今年下發(fā)的《機構監(jiān)管情況通報》也指出,為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促進公募基金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對存在“產品開發(fā)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盤、募集失敗、已批未募產品變更注冊數量較多”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冊期限內采取暫停適用快速注冊機制、審慎評估、現場核查等審慎性措施。

未來,公募產品將更趨多樣化,創(chuàng)新型產品將不斷涌現,與之相伴的是,同質化的基金產品競爭態(tài)勢加劇,迷你基金清盤的數量也會大幅增加,最終實現公募基金市場生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

標簽: 基金經理

  • 標簽:基金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