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96年高中畢業(yè)后,白族女子姚艷香選擇了外出打拼,到過蘭坪、文山、昆明等地,干過百貨批發(fā)、木材加工、藥材種植等,還開過飯店,積累了一些創(chuàng)業(yè)經驗。
8月30日,姚艷香在“麗江這十年.群眾代表訪談會”上,講述自己“這十年”的奮斗故事。(本報記者 王鵬 攝)
做生意之余,和很多愛美的姑娘一樣,姚艷香經常去逛超市。別人逛超市,買回了一大堆東西;而她逛超市,卻逛出了個創(chuàng)業(yè)的“金點子”。她在一些大超市的貨架上看到各種品牌的“下飯菜”很受消費者歡迎,一下子就想到了家鄉(xiāng)的山茅野菜?!斑@些不知名的山茅野菜,經過媽媽腌制后就變成了美味佳肴?!?姚艷香說,這些美味是她“兒時的時光”,至今印象深刻。憑借多年的經商經驗和對市場的敏銳觀察,她從中嗅到了“商機”:如果將這些山茅野菜制作成醬腌菜,肯定受消費者喜歡;要是形成產業(yè),市場價值不可估量。想歸想,真正付諸行動那是10多年后的事情了。2008年,經過多方市場調查,并與家人反復商量后,姚艷香決定放棄在昆明買房的計劃,將多年經商積攢的錢用于創(chuàng)業(yè)。說干就干,雷厲風行的她用有限的資金建設了簡易廠房,帶動農戶小規(guī)模試種梅蘭菜,然后收購起來在自己廠里搞研發(fā)、加工。“按照老一輩口耳相傳的方法,進行試驗、摸索、總結?!币ζG香介紹說,為了掌握腌制加工技術,“每天熬到晚上十一二點是常事”。試驗的腌制品出來后,她又請不同的人品嘗,虛心聽取意見建議。經過3年的摸索、努力,發(fā)酵、腌制工藝成熟,口味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保質期也達到了12個月。為防止他人仿制、仿冒,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姚艷香做了一件很有先見之明的事:及時將生產工藝申報了發(fā)明專利,先后獲得了梅蘭菜、青刺尖、豬肝渣等3項國家發(fā)明專利,以及5項實用新型發(fā)明專利。小額婦女信貸資金、創(chuàng)業(yè)貸款等惠農資金,幫姚艷香解決了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問題。2014年,玉龍縣九香河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成立,她擔任總經理。隨后,公司一步步發(fā)展壯大?;剜l(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10多年里,姚艷香不是在廠房里,就是在田間地頭。她與農戶打成了一片。從栽種到施肥、技術管理,她認認真真給大伙兒作示范,進行全程培訓。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種植能手、種植大戶,懂生產、會管理、善經營的鄉(xiāng)村振興人才,和她一起從土地里成長了起來。姚艷香的公司與農戶簽訂了種收合同,按照市場保護價收購,及時將收購資金支付給農戶,讓農戶吃下“定心丸”,做到安心種植、放心種植、專心種植。企業(yè)每年帶動1000人次農村勞動力就業(yè),讓村民不用出遠門就能在家門口掙錢。“10年中,經歷了太多的辛酸苦辣,但看到我的產品在市場暢銷,得到了許多農戶的信任,把農戶家的原材料經過加工變成美味的產品,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覺得自己做對了?!币ζG香說。采寫:麗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鵬
校對:和玉松
二審:和繼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