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啟動,活動從9月15日開始,持續(xù)到9月21日。
作為公益科普的高山科學經典項目,從今年世界讀書日4月23日發(fā)布至今,已經開展了公23場科學經典書籍導讀公益直播活動。
9月17日周六晚八點,在全國科普日的號召下,高山科學經典第23期如期舉行。本期導讀書籍為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塞繆爾·庫恩的著作《科學哲學的結構》。導讀嘉賓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高山書院校董薛瀾,圓桌論壇嘉賓分別是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王巍、甲子光年創(chuàng)始人兼CEO、高山書院2022級“張首晟獎學金”獲得者張一甲。
薛瀾是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兼蘇世民書院院長,兼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聯(lián)合召集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危機管理,全球治理等。同時兼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兼職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非常任高級研究員等。
《科學革命的結構》被稱為是改變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的“出圈”名著,曾掀起世界性的閱讀熱潮;高居美國名校借閱排行榜TOP10;《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稱其為“有史以來被引用至多的學術類著作之一。”
這本書首次出版于1962年。書中作者從科學史的視角探討常規(guī)科學和科學革命的本質,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論以及不可通約性、學術共同體、常態(tài)、危機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的觀點。本次公益直播導讀過程中,我們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科學是什么?科學家的工作是什么樣的?
在舉國強調和重視科學、科普的當下,問這兩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人把科學看成是一個事實積累的逐漸進步的過程,是越來越逼近真理的過程;而科學家的工作則是尋找中立而客觀的科學事實,以邏輯和理性的方式建構理論,從而獲得客觀而有效的真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庫恩認為,科學家對他們自己從事的事業(yè)其實并不理解,而且充滿誤解。導讀中,薛瀾院長講到,從常規(guī)科學的角度看,科學的進步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但從科學革命的角度看,科學的進步是跳躍的。
在書中,庫恩將科學分為“常規(guī)科學”和“科學革命”兩大類。“常規(guī)科學”是指基于過去一定科學成就基礎之上的研究,常規(guī)科學產生的先決條件是“范式”的出現(xiàn);科學革命就是拋棄已有范式,建立新的范式的過程。
而科學革命的結構則是先有常規(guī)科學,具有一種范式,致力于解謎題;然后是嚴重的反常,導致危機;最后是通過一種新范式來解決危機。
薛瀾院長在高山科學經典導讀現(xiàn)場
導讀中,薛瀾院長說,“在科學革命中,我認為危機的出現(xiàn)是好事情,這說明我們對于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界的認識是有限的。危機的出現(xiàn)恰恰說明我們之前的認識是有某些不完美的、不足的。”圓桌嘉賓張一甲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危機是新理論出現(xiàn)的恰當序幕。”
而對于新舊范式轉換中的特點,薛瀾院長說:發(fā)明新范式的人幾乎總是要么很年輕,要么剛入行不久…這些人出于之前的實踐,幾乎不相信常規(guī)科學的傳統(tǒng)規(guī)則,所以很容易看出哪些規(guī)則已經不再適用,并且設計出一套新規(guī)則來取代它們。
高山科學經典導讀現(xiàn)場,左起分別是王巍教授、薛瀾院長、張一甲
王巍教授也認為,“一個科學理論的勝利,不是靠說服它的反對者,而是它的反對者最終都會死去,熟悉它的年輕一代最終茁壯成長起來。”
今年剛好是庫恩誕辰100周年,在全國科普之風盛行的當下,回顧庫恩的著作,從不一樣的解讀認識和了解科學,回顧科學發(fā)展史上的危機和突破、重構和新生,更是意義非凡。
“高山科學經典”是由百位知名科學家每周導讀一本科學經典書籍,引領百萬公眾參與閱讀的大型科學傳播公益項目,旨在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培育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
高山科學經典項目書單
高山科學經典世界讀書日發(fā)布會現(xiàn)場
未來,“高山科學經典”項目將打造三大重點產品:出版《高山科學經典》系列叢書;開展線上導讀直播;沉淀專業(yè)級科學導讀視頻節(jié)目。達到出版、傳播、教育多重效應。開展全民科學閱讀,共同推動“科學復興”,提升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實現(xiàn)“公心大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