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世界快資訊:老人與海全文免費閱讀 你有看過嗎

2023-01-29 14:52:18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所寫的一部中篇小說,在1952年出版就熱銷,1953年獲得了普利策獎。在1954年,《老人與?!帆@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海明威卻沒參加授獎儀式。他只是讓人在儀式上代讀了這么一段話:“對于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每一本書都應該成為他繼續(xù)探索那些尚未到達的一個領域的新起點。他應該嘗試去做那些從來沒有人做過,或者他人沒有做成的事。這樣他就有幸會獲得成功?!?strong>海明威用他慣有的簡潔語句話表明了他對于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每一位作者應該保持對人生和世界的不斷探索。

正因為他本人將自己的探索精神也投射到作品里,使得這部看起來區(qū)區(qū)幾萬字的小說,內(nèi)容卻十分飽滿。在我看來,《老人與海》是一部披著簡潔小說的外衣,內(nèi)核卻是豐富且給讀者留有無限探索空間的小說。

“冰山理論”的寫作手法,極大限度地擴張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冰山理論”的寫作手法,最早出現(xiàn)在海明威的1932年出版的紀實作品《午后之死》。海明威曾說:“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這就是他的“冰山理論”。海明威這句話充分表達了他的寫作方式,用八分之一的筆端描述內(nèi)容,讓讀者自己去感受那文字筆下八分之七的情感和寓意。這種“冰山理論”有點類似中國山水畫。中國的山水畫,往往通過“留白”來表現(xiàn)山、水、云、人等事物以及從遠到近的空間結(jié)構(gòu)讓人在看畫的時候想象無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提起海明威和他的“冰山理論”的寫作手法,不得不提及他的經(jīng)歷。海明威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正如史鐵生所說“寫作者,未必能塑造真實的他人,只能塑造真實的自己?!?/strong>海明威他這一生經(jīng)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也曾去過非洲叢林險遭不測。因為他曾經(jīng)當過戰(zhàn)地記者,所以他的文風向來語言簡明,修飾語和形容詞鮮有。

海明威

1. 語言簡潔、描述準確且讓讀者保留想象空間

海明威曾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一千多頁那么長,小說里有村莊中的每一個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過程。但我刪掉了我從漁村中知道的一切故事。讀者所要知道的是,冰山下面的內(nèi)容是什么?!薄独先伺c?!啡暮啙嵍髁?,但內(nèi)核深厚且有張力。

比如,《老人與?!分忻鑼懤先耸サ貋喐纾?/p>

老人的樣子消瘦而憔悴,背脊也有些彎了。歲月在他身上刻下明顯的痕跡。他脖子上的皺紋又厚又深,多得數(shù)不清。粗燥的腮幫上有一些褐斑,一直延伸到脖子下面,那是長期在海上捕魚的結(jié)果,強烈的陽光在熱帶海面上不斷反射,光線引起皮膚病變,從臉側(cè)的兩頰一直蔓延下去。

通過描寫皺紋、褐斑、傷疤、皮膚病變,突出這是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同時“強烈的陽光在熱帶海面上不斷反射,光線引起皮膚的病變”,描述了老人在捕魚時,海洋的環(huán)境的惡劣。簡單的描述,就把老人形象和捕魚環(huán)境勾勒地栩栩如生。小說對老人之前的艱苦經(jīng)驗不著一筆,卻讓讀者從寥寥語句中完全領悟。

《老人與海》中描述老人捕魚的動作:

他只好努力仰起身子,想借身體的力量把魚拉來一些,可手里的釣索依舊硬邦邦的,老人知道釣索已經(jīng)到了極限,沒有辦法把它拉的更緊了。

“我千萬不能猛拉,”老人告誡自己,因為每一次猛拉,勾在魚嘴里的釣鉤就會把它嘴巴的口子弄的更寬些,魚鉤就會松動。這樣一來,等它真的跳起來的時候,就有可能把釣鉤甩掉,我可就前功盡棄了?!?/p>

這一段描述,不僅簡潔地表現(xiàn)出老人捕魚的動作利索、經(jīng)驗豐富,同時大魚的狀態(tài)也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達到了語言不多,但畫面豐富的效果。

2. 象征手法的應用,讓簡單的意象暗含了作者隱蔽的思想和人生哲學

象征指的是,用具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意義,通過象征來表達作者隱蔽的思想和抽象的人生哲理。在《老人與?!分校S多的人和事都暗含著極其復雜的象征意義。

在老人與大馬哈魚的戰(zhàn)斗中,海明威這么描述的老人圣地亞哥的:

“我希望它也能看看我是怎么樣的人。不過那樣的話,他一定會看到我這只抽筋的手。這可不太好,它會因此看輕我,認為我不是它的對手。我想最好還是讓它認為我是更富有男子漢氣概的人吧!事實上,那也不是什么假象,因為我正是這樣的人!”

一方面,大馬哈魚的形象不僅僅是老人的對手,而且從老人心理過程的描述體現(xiàn)出:人類面對自然所懷有的尊重與敬佩;另一方面,老人在苦等了84天終于等到了這條理想的大魚,作者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希望終究會到來,只要不斷努力。

當老人殺死了大馬哈魚準備返航回家??蛇@時候大馬哈魚的鮮血吸引來了一群鯊魚,面對鯊魚們的圍攻,老人也不愿意放棄這條大魚,因為他想帶它去給鄰居們看。表面上老人這么做,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捕捉到大魚,實則是海明威借老人的這一行為表明:人的尊嚴不容踐踏。之前84天的等待中飽嘗了被人嘲笑和否定,但正是因為自己的堅持才終于等到了這條大魚,帶回去正是“一洗恥辱”的好機會,怎么能輕易放棄?在他看來,鯊魚吃了的不是大馬哈魚,而是自己一直想要苦苦維系的尊嚴!

就在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時候,他想到“我必須等第一條鯊魚咬住它的(指大馬哈魚)的魚肉,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接劈他的頭頂?!边@時候的大魚不再是之前老人“對手”的形象,已經(jīng)變成老人的“同盟”,共同抵御和抗擊鯊魚的進攻。這說明:戰(zhàn)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都要人們審時度勢。

而殺死大馬哈魚后,所出現(xiàn)的“鯊魚”,一方面意味著命運的殘酷與無常:人生在一個高潮之后可能隨即而來的就是挑戰(zhàn)和災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人類的略奪性成了阻礙著人們追求理想的一切破壞性力量。

《老人與海》是一部杰出的擬實形態(tài)小說,人物的原型與素材均來自作者海明威的人生經(jīng)驗。人們在海明威“冰山理論”的寫作手法中,透過“大海、孩子、老人、獅子、大馬哈魚、鯊魚”等具有象征意義的主體背后,看到了更加深厚的東西。作者讓讀者在簡潔的故事中,極大限度地擴張著自己的想象力。但這部小說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冰山理論”的創(chuàng)作手法,更在于它是一部符合“二律背反”的哲學作品。

“二律背反”的文章結(jié)構(gòu),讓讀者對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哲學無限探索

二律背反”是18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主要形容在自然界存在的兩種運動力量之間呈現(xiàn)出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档略谡軐W中提出:二律背反指的是對同一個對象或者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者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卻互相矛盾著。

黑格爾將這兩難結(jié)構(gòu)的哲學原理,歸結(jié)為“兩個片面都有充足的理由,相持不下但又相輔相成。”

勝利與失敗,樂觀與悲觀的復雜組合,讓海明威的作品成為人生哲學。法國著名作家阿蘭·羅布曾說:“在我們的周圍,世界的意義只是部分的、暫時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總有爭議”,他還說“現(xiàn)代小說是一種探索,在探索進程中逐漸建立起自身的意義。”

《老人與?!愤@部小說的魅力之處,也是大家爭議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老人到底是一個勝利者還是一個失敗者?”

有人說,老人是一個勝利者,因為:

他在經(jīng)歷了84天的苦苦等待和煎熬,終于等到了大魚;

他經(jīng)歷了三天三夜的生死搏斗,終于捕獲了一條生平罕見的大魚;

他在幾乎耗盡全身力氣與大魚搏斗后,又從鯊魚堆的襲擊中平安突圍,并且靠著自己的意志和力量還殺了不少鯊魚;

甚至,全世界都因為那句:“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可以打敗他?!币虼苏J定這個老人是勝利者,用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最后不僅殺死了大魚,還消滅不少鯊魚。

但也有人說,老人是失敗者,因為文中這么描述:

他明白,如今他給打垮了,沒有辦法補救。

他駕著小船,沿著既定航線駛?cè)?。他航行的很輕松,什么念頭也么有,什么感覺也沒有。此刻,他超脫了一切,只顧盡可能出色而明智地將小船是回家鄉(xiāng)的港口。

“你給打垮了,卻感到舒坦了?!彼f。

“我從來不知道被打垮竟會是這么舒坦,是什么把你打垮?”他問自己。

作者直白地描述了老人圣地亞哥在大魚被鯊魚吃了以后,自己只能帶著大馬哈魚骨頭回家時候的感受。毫無疑問老人最后是失敗的。

很多人可以在《老人與?!愤@部作品中,找到一條條論點,證明老人是勝利的;也有很多人在《老人與?!分?,找到論點,充分說明老人是失敗的。雙方觀點都理由充足,成完全對峙狀態(tài)。可是,人生有多少事可以直接用勝敗來衡量?大家最后都不能論證出老人到底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因此,面對這個“兩難處境”,又有很多評論家會說“老人是精神上的勝利,現(xiàn)實的失敗?!钡?,包括作者海明威和我國作家余秋雨在內(nèi),都不認同這種觀點。

當大家向海明威求證結(jié)論時,海明威卻說:“一艘船穿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jīng)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fā)光——超越極限!”這就是他的觀點:好的作品總是讓讀者處于探索的過程之中。正如我國文學家余秋雨就這么評價:

如果用“在勝利時保持失敗的預感,在失敗時不丟勝利的優(yōu)雅”對《老人與?!愤@部作品是一種溫和的曲解。明明是“勝利”與“失敗”兩大無法調(diào)和且始終對峙的命題,如果被勉強整合到一起了,就是用聰明取代宏偉。

偉大的藝術作品沒有清晰的主題思路,也沒有簡明的結(jié)論。但正是因為它始終用開放的角度讓讀者去探索、去挖掘里面的寓意,正如文學界常說的“偉大的作品具有無限對于有限的擢拔,永恒對于即時的擢拔,哲理對于平庸的擢拔。”

《老人與?!氛且驗樽髡吆C魍氨嚼碚摗钡膶懽魇址ê汀岸杀撤础钡恼軐W命題,讓這篇小說不僅在文學史上別具一格,同時賦予它更深遠的探索意義——讓每個讀者都能在文學作品中不斷進行探索、開發(fā)、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使每個人都能得到符合自身時代的感悟。這些正是小說被文學界公認為“偉大的文學作品”的原因所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