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春望原文及翻譯 和小編一起學(xué)習(xí)

2023-01-30 08:47:58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春 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明皇逃亡四川,其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杜甫當(dāng)時在奉先探家,聽到消息后便將妻小安頓在都州的羌村,只身前去靈武投奔肅宗李亨。途中被叛軍所俘,送往長安,因其官職卑下,未被囚禁?!洞和芬辉娋褪嵌鸥Ь娱L安時所作。詩人將其關(guān)懷祖國前途、系念州妻小的真摯感情熔鑄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寫得沉痛、凝煉,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詩篇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雜草遍地,樹木蒼蒼,昔日的唐都長安,昔日的繁華美景一蕩無存。詩中一個“在”字,意味著只有搬不動的高山和移不動的江河還留在人間,其他都已殘破或不復(fù)存在了;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涼,怵目驚心。司馬光在《溫公續(xù)詩話》中曾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薄霸凇?、“深”二字寫出了當(dāng)時戰(zhàn)亂不息,殺戮不止的形勢和安史叛軍燒殺搶掠,所到之處,洗劫一空的野蠻行徑。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發(fā)憂國傷時之情。

眺望整個長安古城的殘破,詩人憂國傷時,沉痛至極,于是又寫下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一名句?!案袝r”,指感傷時事。山河破碎,春季的長安城,花雖照樣開放,但卻不見昔日賞花的繁華場面,撫今追昔,憂心如焚,不覺愴然淚下。在這戰(zhàn)禍離亂之時,連一聲鳥叫也會感到心驚肉跳。恰如前人所云:“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恐,則時可知矣?!?《詩人玉屑》卷六)詩人在此用“花濺淚”、“鳥驚心”,傳神地描繪了當(dāng)時的心境和神態(tài),非常生動;準(zhǔn)確地道出了感時傷別的真情實感,情真意切。

詩的前四句,雖著重是寫景,但含蘊豐富。詩人觸景生情,移情于物,字字句句皆飽含著詩人真摯動人的情感。詩的后四句轉(zhuǎn)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f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兩句,既是對“感時”、“恨別”的具體補充,也是詩人此時心境的真實表述。安史之亂以來,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詩人只身在外,長時期不能與家人團聚,當(dāng)然非??释弥抑杏H人的消息,此時的一封家信該是多么寶貴!“家書抵萬金”道出了人們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那種迫切心情,讀來倍覺真摯動人,也自然使人產(chǎn)生共鳴,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兩句,是詩人用刻畫形象的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意思是說:因為日夜憂愁,現(xiàn)在頭發(fā)不但白了,而且時常脫落,因為憂愁越搔越短,短得幾乎連簪子都帶不住了?!鞍装l(fā)”,由愁所至;“搔”是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足見愁的程度。一個四十六歲的人便蒼老到這種地步,可見詩人此時在為國家前途擔(dān)憂,為家中親人的安危擔(dān)憂,真是憂心愁苦、焦慮萬分。詩中這一形象的描寫,使詩人那憂國憂民的高大形象和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進而使主題更加深化,形象也更加鮮明,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

詩章情景交融,沉著蘊藉,感情強烈且真摯自然。字句凝煉,內(nèi)容豐富,韻律鏗鏘,氣度非凡。詩篇以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而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品,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guān)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