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守護“海”“洋” 和諧共生|全球快資訊

2023-06-10 09:01:52來源:科普時報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那么“?!焙汀把蟆眱蓚€字有著怎樣的來歷呢?


(資料圖)

先看看“海”。它從金文直到楷書,基本都是由“氵”和“每”兩個部分組成。《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钡模骸疤斐匾?,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币馑际牵汉J强梢匀菁{百川的天然大池,“水”表示“?!钡囊饬x,“每”表示“?!钡淖x音。

“?!钡牟渴住般摺笔恰八钡淖冃巍А般摺钡淖滞c“水”有關,例如“波、濤、洶、涌、江、河、湖、泊、溪、汗、淚、游、泳、洗、澡、沐、浴、清、潔”等。

實際上,“?!敝械摹懊俊辈粌H表示讀音,也可以表示意義。因為甲骨文中“母”的另一種寫法就是“每”,字形像是一個跪著的女性,胸前有雙乳,頭發(fā)上插有飾物,整體上是一個已婚女性的形象,就是指“母親”。因此“?!蓖ǔ1焕斫獬伞八哪赣H”,因為海可以孕育各種水流。

“海”的本來意義是海洋,也就是匯集江河流水的最大水域。例如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積累細小的水流,就不可能匯成江海?!肚f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币馑际牵翰豢膳c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的眼界受到狹小住處的局限。《淮南子·汜論》:“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意思是:各種水流源頭雖然各不相同,但最后都會回歸到大海。

“?!焙髞硪部梢灾复蟮暮?。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币馑际牵耗鷽]看見青海邊的古戰(zhàn)場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去收。青海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古代曾被稱作“鮮水﹑西海、卑禾羌?!钡?,到北魏時開始改名為青海。

再看看“洋”。它的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的字形基本上都是由“氵”和“羊”兩部分組成的,“氵”表示“洋”的意義,“羊”表示“洋”的讀音。

根據(jù)《說文解字》的記載,“洋”本來是古代的水名。由于洋中存儲的水多,后來“洋”可以用來指數(shù)量多。《漢書·司馬相如傳》:“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意思是:聽說中國有最好的仁政,德惠多,恩澤廣,萬物沒有得不到合適位置的。

“洋”還可以用來指地球表面比海更大的水域,與“洲”相對,現(xiàn)在一般稱作“海洋”,如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記載:“黑水洋,即北海洋也,其色黯湛淵淪,正黑如墨?!币馑际牵汉谒缶褪潜焙Q螅念伾档幻?,有微小的波浪,純黑的顏色像墨汁一樣。

我國古代是一個內(nèi)陸型國家,是一種農(nóng)耕文明,與海洋文明國家有所區(qū)別,因此“洋”還可以用來指“外國的”,如過去將外國人稱作“洋人”。以往火柴來自國外,被稱作“洋火”;從國外進口的煤油﹑汽油等被稱作“洋油”。

由于西方一些國家的工業(yè)化進程早,也更早進入現(xiàn)代化社會,因此“洋”還可以指“現(xiàn)代化”的,與“土(指地方性的)”相對,如“土洋結合”。

(作者系廣西語言學會理事、文學博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教師)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