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今日報丨“拍照搜題”改為“線上答疑”(為啥不讓用?)

2022-12-06 15:32:22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拍照搜題在線使用(“拍照搜題”改為“線上答疑”)

改名了!

“雙減”之下,各個校外培訓機構都在忙著轉型,有去搞素質(zhì)教育的,有搞STEAM的,有培訓父母的,有轉戰(zhàn)國外的。

這是培訓機構總體的情況,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機構旗下都有個拍照搜題的單獨產(chǎn)品。


(相關資料圖)

在機構整體都已經(jīng)轉型的情況下,這類產(chǎn)品的命運如何呢?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某拍照搜題產(chǎn)品已經(jīng)從“XX搜題”改名為“XX答疑”。

我尋思這個XX搜題,和XX答疑,是不是好像也沒什么區(qū)別?(捂臉)

不過,這個不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我想說的是,為什么要把這種拍照搜題的APP也給干掉呢?

為啥不讓用?

講清楚為啥之前,先說一個我之前看到的例子吧。

由于距離當時看到那個內(nèi)容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很難再回頭找,所以沒法截圖了,但是內(nèi)容我記得很清楚。

有一位寶媽,她說自己的女兒平時學習也挺刻苦,每天都學到晚上接近12點,平時成績也不錯,但不知道為什么,最后期末(是學期期末還是中考忘了)成績比較差,大概是不及格的那種水平。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懇請大家?guī)兔?,還放了很多張孩子平時作業(yè)、小測驗的照片。

在評論里,有相當多的人告訴她,根據(jù)他們多年的經(jīng)驗(看樣子用拍照搜題的人不少),從孩子作業(yè)的照片看,她基本上都是通過拍照搜題寫的,確切點說是抄的。

于是乎,在媽媽眼里每天認認真真學習到很晚的好孩子,一下子變成了只知道抄作業(yè)的壞孩子。

不知道這位媽媽,心里是作何感想。

今年高考,還史無前例地出現(xiàn)了一個拍高考題,上傳搜題APP求答案的作弊考生。當時,這位考生怎么把手機帶進考場,能搜題對其他考生有多不公平等等,還引發(fā)了不少議論。

當然,這都不是要干掉這類APP的主要原因。

在沒有拍照搜題的年代,大家都以看輔導書為主,應該都知道一般最后面都是答案對吧,在做題遇到不太會的題的時候,都要按捺住去翻答案的沖動。

有的家長就會選擇把答案直接撕掉,單獨找個地方放起來,直到最后實在不行才讓孩子看。

做題思考的這個過程,如果不是完全不會,有些地方就是那么一兩個點卡住了,如何突破這些點才是最關鍵的。

所以別看你看了答案之后恍然大悟,覺得這東西我也會,但怎么想到這個沒想到的點,你還是沒融會貫通。

大腦都是懶惰的,經(jīng)過幾十萬年的進化,它的所有思考都傾向于減少能量的消耗。當你看到答案時,實際上你已經(jīng)放棄了對這個過程的探索。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各類產(chǎn)品、軟件什么的,會不會去看說明書、使用手冊、幫助之類的東西?多數(shù)人是不會的,用到哪算哪。

當某個點卡住過不去了,要是能打電話找到客服,多數(shù)人也絕不會去翻說明書,當客服告訴你說明書XX頁里寫得很明白的時候,多數(shù)人的反應應該是:

別跟我說哪里寫了,你就告訴我現(xiàn)在、我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我不想也不需要尋找、不想也不需要思考、不想也不需要理解,所有一切這些“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都省略,你就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現(xiàn)在我該怎么辦!我只想知道這一件事!

信不信我給你差評?

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大家都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彎彎繞。

但學習就是彎彎繞,需要你不停地深入思考,學習本身是反人性的。拍照搜題是符合人性的,能一下子得到答案,大腦得有多愉悅?

所以,為啥不讓用這類拍照搜題的APP呢?其實雙減的官方文件里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

因為拍照搜題是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就跟你看輔導書,直接翻答案一個道理。

那么,干掉這類APP,就和你爸媽把輔導書后面的答案撕掉藏起來,一個道理。

只有把你可能找到的一切捷徑都堵上,你才有可能去干“思考”這件很奢侈的事。

當然,也只是有可能。盡管如此,大多數(shù)人其實還是不會去主動思考的,因為主動思考是反人性的,太累,大家都喜歡躺贏。

那為啥還要封?

這類拍照搜題太方便了、太快捷了,它不是很方便地給你解答了一道、兩道題的事,而是它潛移默化地讓你本來就很懶惰的大腦,養(yǎng)成了更加懶惰的習慣。

既然那么輕易就找到答案了,誰還會去思考?

注意,拿到答案把道理想通,和你自己從無到有想出來,完全是天壤之別。

有人看到題目里的“學生不會的題咋辦?自己想!”,會認為我是在諷刺、說反話,其實不是,我是認真的,也希望大家都能主動思考,雖然對多數(shù)人來說這只是個幻想。

盡管,即使把這類APP封了,因為人性的原因,大多數(shù)人還是不會去主動思考,但是,哪怕多一個、兩個也是好的。

再不濟,大家把貢獻給這類APP拼命內(nèi)卷的錢,騰出來干點別的也是好的。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