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天天滾動:炳燭而學文言文翻譯 原文和注解

2022-11-11 15:55:06來源:互聯網  

原文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③矣。”


【資料圖】

師曠曰:“何不炳④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⑤昧⑥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

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師曠:晉國樂師,雙目失明。:遲,晚。:點燃。孰與:表示比較,相當于“與……比,哪一個……”。:昏暗不明。

譯文

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么不點燃燭燈呢?”

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國君的呢?”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國君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如同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如同正午時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如同點燃燭燈的光亮。點燃燭燈照明,與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個更好呢?”

晉平公說:“說得好??!”

文言知識

說“炳”:“炳”的本義是“光明,明亮”。如成語“炳若日星”,意思是“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炳”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指“點燃”。如上文中的“何不炳燭乎?”指“照耀 ”。如“彪炳千古”,“彪炳日月”。指“顯著,明顯”。如“炳炳顯顯”意思是“明顯的樣子”,“炳赫”意思是“明顯突出”。

人物故事

師曠,字子野,平陽(今山東省新泰市)人。

關于師曠雙目失明的原因,有二種說法。一說是天生眼盲,另一說是他為專心練琴自己刺瞎了眼睛。

師曠是著名的音樂大師,琴藝超凡而且聽覺及其靈敏,辨音力極強。因此產生了很多關于他的傳說,說他可以聽到天庭之音,他撫琴時,能使鳳凰來儀。

師曠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他為人正直,從不趨炎附勢,敢于對國君進行勸諫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下面再介紹一則師曠與晉平公的故事。

師曠撞晉平公

有一次,晉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

酒興正濃時,晉平公得意地說:“沒有誰比做君主更快樂的了,他說的話沒有人敢違背!”

此時,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番話,便拿起琴朝晉平公撞去。

晉平公連忙躲避,師曠拿著琴撞在了墻壁上。

晉平公問道:“太師,你這是撞誰?”

師曠說:“剛才邊上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p>

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嘛?!?/p>

師曠說:“這不是做國君的人應該講的話!”

左右的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

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以此為戒?!?/p>

——出自《韓非子·難一》

出處

西漢·劉向《說苑·建本》

啟發(fā)與借鑒

“暮”字有“傍晚”的意思,所以師曠讓晉平公點燃燭燈,在其大惑不解之時,連用三個比喻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還是大有裨益。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對于學習來說,沒有早晚之分,只要肯學習就會有收獲。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持續(xù)學習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才能夠把握得住。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