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 > 正文

美軍無人機,成了俄軍泄憤對象,不敢打有人的,只能挑無人的撒氣

2023-07-08 12:12:32來源:張家棟觀世界  

美國空軍日前表示,俄軍戰(zhàn)斗機在24小時內,連續(xù)“危險靠近”敘利亞上空的美軍無人機,差點發(fā)生事故。


【資料圖】

第一起“危險靠近”發(fā)生在本周三,敘利亞上空。當時一架蘇-35戰(zhàn)斗機繞到了一架MQ-9“死神”無人機的前面,發(fā)動力開加力,用高溫尾流干擾無人機的航線。

【MQ-9拍下的照片】

第二起“危險靠近”則發(fā)生在次日,同樣也是在敘利亞。根據美軍的說法,一架蘇-34戰(zhàn)斗機和一架蘇-35戰(zhàn)斗機向數架MQ-9無人機發(fā)射了干擾彈,迫使后者采取規(guī)避機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架俄軍戰(zhàn)機打的是傘降式紅外干擾彈,有降落傘、傘繩和金屬殼體。只要無人機撞上了這東西,很容易造成物理性損傷。相比之下,我軍曾在南海對澳大利亞P-8訓練機扔的,是干擾雷達的箔條干擾彈,沒有這些硬件,要溫和、克制得多。

【MQ-9拍下的照片】

實際上,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俄軍戰(zhàn)機就經常對美軍無人機這么干。今年3月,一架MQ-9無人機在黑海執(zhí)行任務時,就遭到了兩架俄軍蘇-27戰(zhàn)機的攔截,最后墜毀在了黑海水域。美軍事后的報告顯示,當時先是一架蘇-27戰(zhàn)機從無人機附近掠過,向無人機傾倒燃油;然后是另一架蘇-27戰(zhàn)機也想這么做,結果最后兩者相撞,導致無人機墜毀。

而對于美方的這一說法,俄方是堅決否認。他們聲稱,美軍無人機在黑海墜毀,是無人機操作員自己操作失誤所致,跟俄方無關。

【蘇-27戰(zhàn)斗機】

但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黑海這件事,大概率也跟這次在敘利亞一樣,都是俄軍所為。俄羅斯人很清楚,他們這么做自己需要承擔的風險很低,但可能的回報卻不小。

一方面,他們針對的目標,只是美軍的無人機,有人機他們不敢動。由于無人機沒有人駕駛,所以不需要考慮人的安危。一國可以因沒有人而放心大膽地使用,對手也可以因沒有人而更放心大膽地進行干擾。

3月份那次,美軍的無人機都墜毀了,最后還是無事發(fā)生。但假如說是一架F-16或者P-8A這樣的飛機墜毀,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要知道,當年俄軍一架蘇-24被土耳其擊落,就搞得滿城風雨,雙方關系差點決裂。

另一方面,俄軍對美軍無人機所采取的騷擾手段,雖然很危險,但也并沒有采取最激烈、最致命的手段。不論是倒燃油,還是噴尾流,還是發(fā)射干擾彈,都不是以“擊毀”為目的,準確地來說應該是“驅離”。

這里需要補充一點的是,傳統(tǒng)的火控雷達鎖定,對大部分無人機沒用,包括美軍的MQ-9。因為大部分無人機上面沒有雷達告警接收機,即使它被鎖定了,操作員也不會知道,那么火控雷達鎖定帶來的威懾意義,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俄軍對美軍無人機采取危險動作,風險很小,但從目前來看,回報還是比較明顯的。今年4月末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MQ-9無人機在黑海出事后,美軍基本停止了RQ-4“全球鷹”無人機在黑海上空的偵察任務:一架MQ-9的造價不到2000萬美元,而一架“全球鷹”的造價是2億美元,后者出事的代價有點大。

【RQ-4“全球鷹”無人機】

最后跳出軍事范疇,從目前整體的國際局勢來看,俄軍不斷對美軍無人機采取危險動作,其實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美國示強,展現自己的決心和力量。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謹慎地保持在紅線之外,不想給美國和北約親自下場的理由。

這種行為,說得好聽點叫“謹慎”,說得不好聽其實就叫“欺軟怕硬”:俄羅斯很清楚,自己現在沒有實力跟北約全面對抗。

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俄羅斯就重拳出擊,說什么“北約的導彈5分鐘內就能從基輔打到莫斯科”;而對于已經加入北約的芬蘭,俄羅斯卻說“不存在問題”——盡管芬蘭與俄羅斯之間有著長達1300公里的陸地邊界,盡管赫爾辛基的導彈5分鐘內也可以打到圣彼得堡,但俄羅斯卻似乎并不在意。

【赫爾辛基與圣彼得堡的相對位置】

有人或許還記得,去年上半年,俄軍連續(xù)拿下馬里烏波爾等烏東重鎮(zhèn)時,以卡德羅夫、梅德韋杰夫為代表的一些俄羅斯政客,放的話可是一個比一個狠:一會兒說“下一個目標是波蘭”,一會兒喊“滅了波羅的海三國”。后來芬蘭和瑞典要加入北約,俄羅斯還曾揚言“會采取反制措施”。然而后來怎么樣,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

烏克蘭都處理不了的俄羅斯,更別說跟北約硬碰硬了。搞幾下美軍的無人機,不過是隔靴搔癢;揮舞核大棒,也只能勉強維持一下自尊。俄羅斯到底還有多少決心,還有多少實力,最后還得戰(zhàn)場上見真章。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